海滨书局(吴克已)

发表时间:2020-06-26 10:56阅读次数:
       还在抗日烽火燃遍山东革命根据地的一九四二年,我八路军和地方主力部队在歼灭了日寇的大量有生力量,局势刚刚稳定,原驻鲁中地区的省级党政军领导机关来到滨海地区不久,领导上就决定开办书店。海滨书局便是其中之一,它建于一九四三年的五月间,坐落在该地区较为繁华的莒南县十字路镇。因为从十字路向东,都是我党的老根据地,占有自青岛以南至连云港以北的较长海岸线,所以给它取名为海滨书局。
       这个书局刚开张时,只有三间小草房,里面的书架书台,都是用土坯垒的。别看它设备简陋,店堂很小,可是里面整洁、严肃、大方,内容十分丰富,店内陈列着由当时《大众日报》社出版的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读物以及反映解放区新气象的文艺小说、诗歌等等。
       为了扩大宣传和方便读者,在店堂的南头专门隔出半间屋作为阅览处,陈列着报刊和部分图书,还备有长凳、桌子,供读者随意翻阅。这些书刊强烈地吸引着各方面的读者,尤其在阴雨天不能下地干活时,很多青少年来到这里看书读报,自觉地接受党的教育,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其中有的青少年,来到这里一读书就是一天,吃午、晚饭还得家人来找。天黑时,书局的同志给点个油灯,让他们继续阅读。这个书局还兼营文化用品(包括低、笔、练习本年),并在院内开设了一个照相馆。 回忆当时的情景,这小小的海滨书店,真是门庭若市,热闹非常,充满着浓郁的革命生活气息。
       海滨书局开办时,只有三名工作人员。我是后来参加这个书局工作的,当时由原在一一五师政治部工作的潘寿卿同志任经理。他是个知识分子,写一手好毛笔字,虽身体不算好,但工作很积极,起早贪黑,处处带头,坚持艰苦创业。他很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把同志们团结得很好,而且把社会工作也搞得不错。书局是一个文化单位,为了取得各方面的支持和主动开展业务,潘寿卿同志经常参加县,镇的工商联合会和街道上组织的一些社会活动。 书局的另两位同志是周吉庆和何立生,他们都是经过战争锻炼的老战士,曾多次负伤的革命荣者军人。老周、老何两同志在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着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们每天天放亮就起床、挑水、扫街,把书局门前和附近的大街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就抓紧整理好店堂的一切,开门营业,直到天黑上灯,读者走没了才上门,然后还要把当日的账目结清、书架整理好。尤其是老何同志,他是长征战士,三等残废,身体较弱,当时已四十多岁了,还经常骑着自行车到七八十里以外的村庄去送书或赶集摆摊卖书。老何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学习却很认真,又善于做群众工作。他每逢下乡送书,都主动帮助老乡干活,所以老乡、小学教师和些青少年 也很乐意和老何接触,帮助做好图书发行工作。 
       由于海滨书局是在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里创建的,不仅必须紧紧依靠党和上级的正确领导,而且必须时时处处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了人民势必寸步难行。而要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因此,在书局工作的同志们,不是把本职工作仅仅视为做买卖,而是把图书发行当成群众工作来做。书局是公办的,没有“官商气”,接待读者十分热情,同各方面关系搞得也很融洽。十字路镇上和附近村的农民,上街赶集,凡是路过南门里的总要到书局来坐坐,打个招呼,或喝碗茶水。驻在附近村的军工厂、被服厂、印刷厂的工人、学校学生和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的干部、部队战士,更是这里的座上客。中共山东分局、一一五师和省委等负责同志,只要路过十字路镇也常常下马下车(自行车)到书局里坐一坐。我记得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滨海军区司令员陈士榘同志都来书局,看看有什么新到的图书和文具,问问我们的工作和思想情况,鼓励大家为革命做好图书发行工作。一次,军区文工团在十字路北的良店村演出话剧(日出》,陈司令员专派通讯员请书局的同志去看戏。中共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山东《大众日报》社社长陈沂同志也骑车常到书局来,对这里的工作和同志们都非常关心(当时海滨书局直接由报社领导)。有时还在书局住下,和同志们同吃同住并听取意见,帮助研究如何做好发行工作。

       在上级党组织和首长的亲切关怀下,海滨书局自觉地做好党的宣传工具,积极配合党的各项中心任务。例如,在当时的整风运动刚开始,我们就主动宣传和发行《整风文献》《整顿三风》等书,在党号召各抗日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我们就及时发行毛主席的重要著作《组织起来》等书:为了活跃解放区的文化生活,我们还发行了不少像《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一类图书,每逢元且、春节前后,还专门发行有关庆贺新春的文艺演明材料。这些图书多是宜传抗日和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以及动员参军参战的内容,适合广大农村。因此,我们不光在门市上零售,还及时地利用赶集摆摊等方式,直接到农村售书。此外,我们还负责发行学校用的课本和扫盲用的《识字班课本》.离书局近的学校,我们就趁老乡赶集的机会,托人带信给老师,请他们来取, 距书局远的学校,尽管我们人员很少,还是要抽人去送,同时再带此老师和学生急需的文化用具。
       十字路镇西边约三十里的地方,就是游击区和敌占区,是日伪军经常骚扰的地带。每年麦收、秋收季节,日寇总要搞扫荡,到根据地来抢粮食、进行破坏。我们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经常处于战备状态。日寇的扫荡,多者一个月,少者也得十天半月。每次反扫荡前,我们都要进行坚壁清野,把所有的图书文具等,事先清点好,选好存放地点,一旦有情况就很快藏好。十字路镇当时有近千户人家,加之距敌占区较近,情况比较复杂。为了防止敌人的破坏,我们把库房设在镇南五里地外的草沟村。这村村长的家就是我们的秘密书库,图书、文具等都放在专门设置好的洞内。如果书局书籍售缺,我们就在太阳落山之后派人到那里去取,天黑再返回。如遇有敌情,我们还把门市部书架上的全部图书、文具和照相器材等,迅速转移到该村存放一部分,剩下的就挖洞埋起来,待敌人扫荡过后,再取回营业。在敌人扫荡期间,我们书局的人员都要分放隐蔽到埋藏物品的地带,跟随区、村干部活动,一来帮助当地群众开展工作,二来保护存放的物品,使其不遭受损失。
       一九四四年间,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图书发行事业也随之不断扩大,就在这年的七月一日,山东新华书店正式成立了,海滨书局便作为省店的一个门市部。我们欢欣鼓舞,兴高采烈,把原海滨书局的招牌摘下来,把毛主席亲自题写的“新华书店”四个金光内的大字,镇在门市部的正门上湖,决心以更高的革命激情,鼓足更大的干劲,继续把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和各种出版物越来越多的向人民群众中传播输送。

(作者:吴克已,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关键字:党性教育、沂蒙党性教育、临沂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基地、沂蒙党性教育、党性教育培训、党务工作者培训、干部培训、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基地、干部教育课程、红色教育、红色教育培训、沂蒙红色教育、临沂红色教育、沂蒙精神、沂蒙精神教育、国企党建、国企培训、机关党建、红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沂蒙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遵义干部学院、党校、临沂市委党校、人大培训、政协培训、统战培训、公安培训、检察院培训、法院培训、工会培训、统战培训、主题党日活动)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