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导生:沂蒙老区先进文化的奠基人

发表时间:2020-04-15 08:13阅读次数:
       自2000年以来,笔者作为《光明时报》主管的《老人天地》杂志(现更名《新天地》)临沂工作站长,曾连续4年应该刊编委主任沙洪、社长姚明邀请,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敬老座谈会,这使我有机会见到有关中央领导和中央各部门老同志以及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这其中就有一位老者刘导生同志。刘老和善可亲,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满着智慧和力量。
       刘导生,1913年2月出生于江苏丰县欢口镇杨庄村。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30年春,秘密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8月日,参加反帝日大游行被捕,拘押53天后获得自由。1935年11月,经黄敬(俞启威)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4月,刘导生向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组部部长刘少奇提出恢复被停止的组织关系的要求。1950年7月15日,中央组织部决定恢复他1937年至1941年的党籍,党龄从1935年11月算起。刘老在中华民族危难之中,挺身而出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他在枪林弹雨中度过,曾两次被捕,命悬线,都因敌人内部矛盾或敌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幸免于难。
       刘老曾任原海军副司令、北京市委书记和第六届北京市政协主席,他还被国务院任命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1986年1月, 他主持全国文字工作会议,作题为《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报告。刘老为我国当代的语言文字工作做出了新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0月,25岁的刘导生奉命来到滨海区山东抗日根据地,向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报到。与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孙陶林一见如故。 原来孙陶林曾是北平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长,刘老于1936年至1937年先后当选为北平“民先”和全国“民先”总队部秘书长。孙陶林要刘导生担任《大众日报》社社长,与总编辑匡亚明-道筹办山东分局领导的《大众日报》,当时他们驻扎在沂水县的王庄村,借了几间民房,调集了七八个爱国青年知识分子参与筹办,并从一位抗战青年手里借了一部收音机,当时国内外重大新闻就靠这座“电台”了。报纸的印刷是用一部破旧对开的手摇印刷机。 机器的零件、铅字、油墨、纸张,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到散占区去采购。《大众日报》 终于在1939年元且在反“扫荡”中创刊出版了。
       1940年春,刘老任文化出版社主任,组织编写出版小学教材、农民扫盲读本、妇女识字课本。1941年春, 任《新山东报社社长》。1943年春, 山东抗日文化界救亡协会(简称山东省文化协会)在滨海区沭水县(今莒南县)石门亭村成立。刘导生当选秘书长。该协会在这里驻扎了三年之久,为山东省和滨海区的抗日宜传和文化建设立下了大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个抗日群众团体,当时为组织发动根据地民众抗日,组织开展了八大剧团公演、群众歌咏活动,开办庄户学、庄户剧团、开展美术、摄影及创办《山东文化》《山东画报》 刊物等,开展各项抗日文化宣传,起到了主力军的作用。省文协各协会既是宣传队,又是战斗队,他们与人民群众有着血肉的联系。省文协为了落实生产自给计划,决定在石门亭村建立一块生产基地,由省文协秘书陶钝(原名徐步云),组织发动文协和文工团的作家、画家、音乐家、曲艺家、导演、演员等文艺工作者,打了一眼水井,被群众称为“抗日文化井”。他们种菜、种粮、种棉,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4年5月,由中共滨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了滨海中学(临沂大学前身),刘导生任校长,培训了大批干部和师资。1945年夏, 改为滨海建国学院,刘老继任院长。1946年先后任滨海行署秘书长和中共滨海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及支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等职。说起对老区宣传文化的贡献,刘老可谓是山东和沂蒙老区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抗战时期,我还是个孩子,因为生长在滨海区,我叔为我取名王滨。我叔是抗敌自卫军宣传大队文工团员(山东根据地八大剧团之一 )。 1941年5月上旬我随大人去邻村渊子崖看八大剧团公演。回顾过去的岁月,至今记忆犹新。我父亲在一一五师教导二旅便衣队任副队长,1942年春,曾奉命带领20多名战士护卫刘少奇同志通过陇海路敌人封锁线,胜利到达驻扎在临沭朱樊村的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笔者作为一个老八路的后代, 对过去发生在老区的人和事,充满着无限的情和爱。为寻访前辈的革命足迹,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笔者于“五一”前夕,与小女儿王笑赴京拜访刘导生同志,并请刘老为“山东抗日文协会址”等题字。
在沙洪夫人姚明同志的热情支持下,我们持姚老亲笔信,几次去北京市委刘导生住处未见其人,在京便将信寄出,回临沂不久便接到北京市委办公厅刘导生办公室秘书电话,并很快于5月27日收到北京市委寄来的刘导生著《从容忆往——95岁抒怀》 ,和夫人高励著《战地啸歌一战士剧社和我的岁月》。撰写的这位见证了20世纪绝大部分岁月,他的回忆录是留给后人,和留给现在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的青年朋友的精神财富。
       最使我高兴地是,刘老寄来了他亲笔为临沂大学音乐学院陈建国院长题写的“传承民族民间音乐,造就一代艺术人才。”题字是刘老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老区文化建设关怀与期望。我们衷心祝愿刘导生、高励二位前辈幸福、健康、快乐。

(作者:
临沂市文化馆 王滨,未经作者与本站允许不得转载)
鲁ICP备1803949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