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文化强市铸辉煌

发表时间:2017-01-18 10:32阅读次数:


大美临沂,文化强市铸辉煌。  临沂社区网友季节河 摄 

   党的十六大以来,临沂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安排,大刀阔斧地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扫清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束缚和体制障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中心这一目标和重大发展课题,市委、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安排,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37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汇报,市政府把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列入为民工程。连续开展了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召开了文化产业发展动员大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文化立市、建设文化强市、实现“六个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编制了《临沂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成立了“十艺节”临沂市筹备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十艺节”临沂市筹备工作实施方案》。

  政策的密集出台是为了事业的发展、改革的成功。在形同破冰之势的改革中,临沂迸发出巨大的活力。

  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启动。原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行政职能整体划入新成立的文广新局,逐步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组建市、县文化市场管理执法局,在全市形成了集中统一、运转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体系,创造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临沂模式”;合并广播电台电视台,组建市、县广播电视台,形成了统一高效的综合文化责任主体。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进展显著。临沂日报报业集团与大众报业集团实现战略合作,组建山东沂蒙晚报传媒有限公司、山东鲁南商报传媒有限公司,实现了多方合作共赢;整合全市广电网络资源,整体加入省级网络,成立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临沂市分公司;兰山区艺术团、郯城县柳琴剧团、苍山县柳琴剧团等县级文艺院团完成转企改制。

  文艺院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临沂市组建了蒙山沂水演艺有限公司和临沂红色沂蒙文化演艺有限公司,打造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2008年荣获“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2009年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组委会特别奖。 成立市柳琴戏传承保护演艺中心,传承、保护、发展柳琴戏剧种。反映孝文化的新编历史故事剧《王祥卧鱼》、反映红色文化的现代柳琴戏《沂蒙情》以及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桃花湾》三部舞台精品再现临沂地方戏曲柳琴戏的魅力。

  建设文化强市,打造鲁南苏北区域性文化中心,离不开一片肥沃的产业土壤。放眼临沂,文化产业建设成果喜人。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施开工项目263个,文化产业投资额109.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3.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1%。

  红色文化产业势头正猛。我市规划了“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的红色文化聚集区,相继建设40多处红色旅游景点,接连开辟10多条红色旅游线路,被列为全国8大红色旅游重点城市;组织策划了全国红色运动会、全国大学生红色运动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临沂红色文化影响力;不断加强红色文化品牌培育,沂蒙山、孟良崮、九间棚、厉家寨和红嫂、六姐妹等成为知名红色文化品牌。

  影视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成功推出《沂蒙六姐妹》、《沂蒙》等影视剧,着手策划了《浴血渊子崖》等影视作品;规划建设了临沂国际影视城、沂蒙影视拍摄基地、中国临沂好莱坞水上影视基地等一批影视基地,先后接待影视剧组百余个,影视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文化物流产业异军突起。我市充分借助临沂商城的物流优势,扶持发展新华印刷物流集团、鸿儒文化集团等重点文化物流企业;建设中国教育用品采购基地,年实现营业额40多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文化用品采购基地。同时,电子商务、电子物流快速发展,去年临沂网商超过17万人,临沂商城网上交易额达13亿元。

  农村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按照“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的思路,着力引导民俗手工艺产业发展。临沭县依托10万亩白柳生产基地,开发了百余个系列草柳编编制品种,实现产值14.7亿元;郯城县形成中国结生产加工专业村25个,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中国结生产加工基地;莒南县石雕石刻加工厂发展到104家,实现产值3.2亿元;费县奇石观赏、加工、批发产业链业已形成,“中国奇石之乡”的品牌进一步打响。

  文化成果必须普惠城乡所有群众。无论改革发展的成绩单多么漂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终是为了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这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在群众的关注中,我市的文化建设十分注重均衡发展。累计投入60多亿元建成了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新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等一批重点文化基础设施,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大剧院等新的标志性设施正加紧建设;全市85%的行政村建有文化大院,建成农家书屋4585个、建起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7200余个;全面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

  在群众的期待中,我市描绘的文化建设蓝图更加美好。“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文旅商一体化发展”为导向,按照“一核、两轴、七大组团、一个发展层级”的多层次、立体式空间布局,外立品牌、内强产业,突出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打造生态、红色、书法、兵学、影视、节会等具有临沂特色的文化品牌,切实壮大临沂文化产业实力,力争“十二五”末把临沂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建设文化强市,临沂正在奋进。

鲁ICP备18039494号-1